wénqiángzhì

博闻强识

繁体 博聞強識

感情 中性

近义词

反义词 不学无术孤陋寡闻

博闻强识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闻:见闻;识:记。
见闻学识广博;记忆力强。也作“博闻强记”、“博闻强志”。

出处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”
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称颂人。

例子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。

正音”,读作“qiáng”,不能读作“jiàng”。

辨形”,不能写作“”。

辨析博闻强识”和“见多识广”;都含有“见识广”的意思。不同在于同样表示见识广;“博闻强识”偏重在知识面宽;只用于书面语;“见多识广”偏重在阅历多;也用于口语。“博闻强识”含有“记忆力强”的意思;“见多识广”没有。

故事 三国时期,魏文帝曹丕自幼天资聪颖,下笔成章,博闻强识,才艺兼备。8岁时就能写文章,他的诗词歌赋文笔清新流畅。《典论》中的《论文》一篇是我国文学批判史上杰出作品。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,公元220年他废汉自立为皇帝。

博闻强识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见闻广博,记忆力很好。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”《魏书・卷八十四・儒林传・常爽传》:“笃志好学,博闻强识,明习纬候,五经百家多所研综。”亦作“博闻强记”、“博闻彊记”、“博闻彊志”、“多闻强记”、“洽闻强记”、“强记洽闻”、“彊记博闻”。

博闻强识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have wide learning and a retentive memory
  2. 広く物事を聞き知って,多く記憶に留める,(博闻强志 ともいう)

博闻强识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未找到), 未找到部,共未找到画

博 [ 未找到 ] [更多解释]

读音(wén), 门部,共9画

闻 [ wén ] ①听见。例如~诊。~听。~讯。博~强记。~过则喜。~鸡起舞(听到荒鸡鸣而起舞,喻志士及时奋发)。②听见的事情,消息。例如新~。传~。见~。③出名,有名望。例如~人。~达。④名声。例如令~(好名声)。丑~。⑤用鼻子嗅气味。例如你~~这是什么味儿?⑥姓。动词1.形声。从耳,门声。本义:听到。2.同本义。英文 :hear;引证 :闻,知声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闻耳之聪也。 —— 《墨子经上》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 —— 《礼记·大学》闻佳人兮召予。 —— 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。 ——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闻屏障中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闻舟中夜弹琵琶者,听其音,铮铮然有京都声。 ——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例如 :闻声不食(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);闻所不闻(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。也说“闻所未闻”);闻风响应(听到风声,便起而响应);闻雷失箸(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);闻鸡起舞(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,夜半闻荒鸡鸣,乃与琨起身舞剑。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)3.听说;知道。英文 :be told; know;引证 :闻君行仁政。 ——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其闻道也。 —— 唐· 韩愈《师说》闻道有先后。不可得闻。 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例如 :闻问(通音讯,获得音讯);闻道(闻知领会道理);闻说(听说);闻得(听说);闻知(听说;知道)4.接受 。英文 :accept;例如 :闻教(受教;领教);闻命(接受命令或教导);闻令(接受教诲)5.传布,传扬。英文 :propagate;引证 :贺兰山下阵如云,羽檄交驰日夕闻。 —— 王维《老将行》例如 :闻诵(传布与称道)6.报告上级。英文 :report;例如 :闻达(向皇帝报告);闻问(通消息)7.趁,乘 。英文 :take advantage of;例如 :闻早(趁早,赶早)8.闻名,出名。英文 :well-known;引证 :名闻天下。 ——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闻于诸侯。 ——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闻达于诸侯。 ——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以义闻于东南。 —— 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9.嗅;嗅到。英文 :smell;引证 :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。 —— 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罗襦襟解,微闻芗泽。 ——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例如 :自不可闻10.通“问”。询问;问候。英文 :inguire; extend gleetings to;引证 :丧牛之凶,终莫之闻也。 —— 《易·旅象》谓他人昆,亦莫我闻。 —— 《诗·王风·葛藟》群公先正,则不我闻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名词1.知识;见闻。英文 :knowledge;引证 :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,始吾弗信。 —— 《庄子·秋水》博闻强志。 —— 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例如 :闻见(见闻)2.传闻,听到的事情;消息。英文 :information;引证 :求闻之若此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。 —— 汉· 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例如 :新闻;趣闻;要闻;旧闻;奇闻;见闻3.声望;威望。英文 :popularity; prestige;引证 :令闻令望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前时之闻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伤仲永》草野之无闻者。 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例如 :闻达;闻誉之施(指身受美名);秽闻(丑恶的名声) [更多解释]

读音(未找到), 未找到部,共未找到画

强 [ 未找到 ] [更多解释]

读音(shí,zhì), 讠部,共7画

识 [ shí,zhì ] ①知道,认得,能辨别。例如~辨。~破。~相( xiàng )。~途老马。②所知道的道理。例如知~。常~。③辨别是非的能力。例如见~。远见卓~。动词1.形声。从言。戠( zhí )声。善于言谈,表示有知识,故从言。本义:知道;懂得。2.同本义。英文 :know; realize; be aware;引证 :識,知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君子是识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。笺:“知也。”壹宥曰不识。 —— 《周礼·司刺》草荣识节和,木衰知风厉。 —— 陶潜《桃花源诗》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,识众寡之用者胜。 —— 《孙子·谋攻》不识有诸? ——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苟有险,余必下推车,子岂识之? —— 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使汝不识诗书,或未必艰贞若是。 —— 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例如 :识味(知味);识空便(知趣;识相);识道(知圣道);识义(知义理)3.认识。英文 :know; recognize;引证 :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。 —— 《孟子·告子上》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。 —— 王安石《伤仲永》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 —— 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! —— 唐· 高适《别董大》例如 :识路(认识道路);相识(彼此认识);识丁(认识字);识认(认识)4.赏识。英文 :recognize the worth of; appreciate;引证 :林识拔同郡 王经于民户之中,卒为民士。 —— 陈寿《三国志》例如 :识鉴(赏识鉴别);识举(赏识并举用);识遇(赏识知遇)5.感觉;识别;辨别。英文 :distinguish;引证 :新妇识马声,蹑履相逢迎。 —— 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何用识夫婿?白马从骊驹。 —— 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独其为文犹可识曰“花山”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例如 :识宝太师(受贿的贪官);识主(识货的买主);识真(识别真相);识理(辨认和理解)名词1.见识;知识。英文 :knowledge;引证 :贾生志大而量小,才有余而识不足也。 —— 苏轼《贾谊论》非学无以致疑,非问无以广识。 —— 清· 刘开《问说》识者固知元政紊驰而变兴自下之渐矣。 —— 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例如 :常识;才识(才能和见识);胆识;才益多者其识远;识略(见识与谋略);识面(世面);识野(个人一瞬间在内心中意识所及的范围或所能觉知之意念的范围);识断(具有见识,并能判断);识远(见识远大)2.佛教用语。思维、认识、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 。英文 :sense;例如 :识神(心识,心灵)3.相知的朋友。英文 :bosom friend;引证 :异乡无旧识,车马到门稀。 —— 唐· 刘禹锡《元日感怀》4.思想或意识。英文 :thought;引证 :阮公虽沦迹,识密鉴亦洞。 —— 颜延年《五君咏》例如 :识想(思想;意念)5.姓。副词1.通“适”。刚才。英文 :just now;引证 :识见不谷而趋。(刚才看见我却很快躲开了。) —— 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2.另见 zhì。①记住。例如博闻强~。②标志,记号。名词1.旗帜。后作“帜”。英文 :flag;引证 :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,讫无文号旌旗表识,咸怪异之。 —— 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2.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。英文 :raised words on a bell;引证 :广西土中铜鼓…周围款识,其圆纹为古钱,其方文如织簟。 —— 《岭外代答》3.通“帜”。标记。英文 :mark; sign;引证 :以龙熊鸟雀为识。 —— 《宝刀赋序》例如 :标识(标志)动词1.加上标记。后作“志”。英文 :put a mark;引证 :识以柳枝,命本部涉济。 —— 《金史》例如 :识别(加上标记使有区别)2.通“志”。记住。英文 :remember;引证 :小子识之,苛政猛于虎也。 —— 《礼记·檀弓下》默而识之。 —— 《论语·述而》文镂无款哀。 —— 《史记·孝武纪》以计识其人众畜牧。 —— 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。师古曰:“识亦记也。”贤者识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。 —— 《论语·子张》例如 :识念(记忆);博闻强识。3.另见 shí。 [更多解释]

博闻强识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