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óutóng

不谋同辞

繁体 不謀同辭

感情 中性

近义词

反义词 各抒己见

不谋同辞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。

出处《后汉书・祭祀志上》:“群下百僚,不谋同辞。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观点相同。

例子[武王]与八百诸侯威同此盟,《尚书》所谓不谋同辞也,故曰孟津,亦曰盟津。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五》

不谋同辞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事先未曾约定,说出相同的话。犹“不谋而合”。见“不谋而合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不谋而合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不谋而合”原作“不谋而同”,见于《汉书・卷一○○・叙传上》。班彪是班固的父亲,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。汉末王莽篡汉,天下大乱,二十余岁的班彪避难于天水,依附于反对新莽的隗(wěi)嚣,并借机对他晓以大义,希望他能归附汉室。有一次,隗嚣问班彪:“以前周王朝崩毁,战国群雄并起,天下分裂,历经好几代才又归于统一。今天的情况也是如此,不知先生您认为天下将由谁来统一?”班彪便回答道:“汉室之所以衰亡,是因为成帝当年过度借重外戚势力处理国政,让王氏家族掌握大权,接下来哀、平二帝在位时间又短,所以才会让王莽有机可趁。但王莽虽然取得政权,却没有获得民心,天下百姓其实无不盼望能脱离其统治。十几年来,人心思变,群雄并起,各处好汉未事先商量,就都以恢复汉室为号召。从这里应该可以明显看出,未来将会是谁统一天下。”班彪的这段话,其实就是告诉隗嚣天下仍是属于汉王朝,况且各路豪杰“咸称刘氏,不谋而同辞”,这样的形势也是隗嚣所不能阻挡的。后来“不谋而合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事先未经商量,而意见、行为却一致,出现“不谋而合”的书证如晋・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二:“二人之言,不谋而合。”即用以描述有二人各自传述其所见之石子冈灵异现象,两人并不相识,但所说的内容却相吻合,干宝借以强调此说的真实性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雕玉集・卷一四・祥瑞篇》引《帝王世纪》:“诸侯不期而会,不谋同辞,皆言纣可伐。”

不谋同辞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bù,fǒu), 一部,共4画

不 [ bù,fǒu ]

副词。
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

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~,我不知道。

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他现在身体好~?

fǒu ㄈㄡˇ 古同“”,不如此,不然。

读音(móu), 讠部,共11画

谋 [ móu ]

计划,计策,主意。计~。出~划策。

设法寻求。~求。图~。~面。~篇。~生。~幸福。

商议。~议。~划。不~而合。

姓。

读音(tóng,tòng), 冂部,共6画

同 [ tóng,tòng ]

一样,没有差异;相~。~一(a.一致,统一;b.共同的一个或一种)。~侪(同辈)。~庚(同岁)。~年。~胞。~人(a.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;b.同行业的人)。~仁(同人)。~仇敌忾。~工异曲。~室操戈。情~手足。

共,在一起(从事)共~。~学。~步。殊途~归。~舟共济。

和,跟。~流合污。

姓。

〔胡~〕见“”。

读音(cí), 辛部,共13画

辞 [ cí ]

告别。告~。~诀。~行。~世。~别。

不接受,请求离去。~职。~呈。

躲避,推托。不~辛苦。~让。~谢。推~。

解雇。~退。

同“”。

优美的语言。~藻。修~。

讲话;告诉:“请~于军”。

文体的一种。~赋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~》。

不谋同辞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