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ánliǎowèn

含蓼问疾

繁体 含蓼問疾

感情 中性

含蓼问疾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蓼:一种苦味水草。
不顾辛苦,慰问疾病。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,跟百姓同甘共苦。

出处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:“吾何忍弃去。”裴松之注引晋・习凿齿曰:“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,含蓼问疾而已哉?”

用法连动式;作谓语;指君主跟百姓同甘共苦。

故事 春秋时期,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,囚禁了他三年时间,后来放他回国。越王勾践为了复仇,对内不顾辛苦,卧薪尝胆,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,眼睛疲倦了就口含辛辣的蓼草;对外慰问百姓的疾病,抚慰百姓,终于使国家强大并消灭吴国。

含蓼问疾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蓼,一种味道辛香的草本植物。含蓼问疾指在位者不辞辛劳,抚慰百姓,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。《三国志・卷三十二・蜀书・先主备传・裴松之・注引习凿齿曰》:“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,含蓼问疾而已哉!”

含蓼问疾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hán), 口部,共7画

含 [ hán ] ①衔在嘴里,不吐出也不咽下。例如~一口水。~漱剂。~英咀( jǔ )华(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)。~饴弄孙(含着糖逗小孙子,形容老年人的乐趣)。②藏在里面,包容在里面。例如包~。~义。~量。~苞。~蕴。~混。~垢纳污(指包容坏人坏事)。③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,不完全表露出来。例如~怒。~羞。~情。动词1.形声。从口,今声。本义:含在嘴里。2.同本义。英文 :keep in the mouth;引证 :含,嗛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含,口也,合口亭之也。衔亦然也。 —— 《释名·释饮食》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 —— 《庄子·马蹄》生不布施,死何含珠为? —— 《庄子·外物》含杜若,握玉环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吾但当含饴弄孙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传》口如含朱丹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儿含乳啼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含乳啼声。例如 :含哺(口衔食物);含殓(含口;含口垫背。死人入殓时,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,叫“含口”。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,叫“垫背”);含咀(衔在口中咀嚼。比喻品味)3.容纳;包含。英文 :contain;引证 :阿女含泪答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含有音乐。 —— 蔡元培《图画》含文学之趣味。为之含悲。 —— 孙文《序》例如 :含元(包含万物的本原;包含元气);含气(含藏元气);含孕(包含;孕育);含光(内藏光采,包藏美德)4.忍受;宽容 。英文 :bear; endure;例如 :含悲茹痛(忍受痛苦);含垢(忍受耻辱);含容(容忍;宽恕);含辱(忍受耻辱);含贷(包涵,宽恕)5.怀着不露;隐藏在内。英文 :cherish; nurse;引证 :少年别有赠,含笑看吴钩。 —— 杜甫《后出塞五首》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难囚》例如 :含哀(怀着哀痛之情);含戚(怀着忧伤);含道(怀藏正道;抱有主张);含愁(怀着愁苦);含伤(怀着悲伤)6.显现;带着 。英文 :bring with; wear;例如 :含脸(板着面孔);含春(带着笑容;带着春意);含香(带着香气);含嗔(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)7.另见 hàn。名词◎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gems or pearls formerly put into the mouth of a corpse。天子用玉,诸侯用璧,士用米贝王使荣叔归含且赗。——《左传·文公五年《释文》:含作唅。《说文》作琀。大丧共(供)含玉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玉府》含者何,口实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文公五年》贝玉曰含。——《谷梁传·隐公元年》死则不得饭含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◎同“唅”。 [更多解释]

读音(未找到), 未找到部,共未找到画

蓼 [ 未找到 ] [更多解释]

读音(wèn), 门部,共6画

问 [ wèn ] ①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。例如询~。~答。~题。~鼎(指图谋夺取政权)。~津。质~。过~。②为表关切而询问。例如慰~。~候。~长~短。③审讯,追究。例如审~。~案。唯你是~。④管,干预。例如概不过~。⑤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。例如我~他借几本书。⑥姓。动词1.形声。从口,门声。本义:问,询问。2.同本义。英文 :ask about;引证 :问,讯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皇帝请问下民。 —— 《书·吕刑》时聘曰问。 —— 《周礼·大宗伯》小聘曰问。 —— 《仪礼·聘礼》问人于他邦。 —— 《论语》善问者如攻坚木。 —— 《礼记·学记》问女何所思,问女何所忆。 —— 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问其故。 —— 《列子·汤问》跪问其故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景公问政 孔子。 —— 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豹往到 邺,会 长老,问之民所疾苦。 ——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既克,公问其故。 —— 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笑问客从何处来。 —— 唐· 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康肃问曰。 —— 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公问不至。 —— 《左传·庄公八年》例如 :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;问途(打听路径);问信(打听消息);问官答花(答非所问);不耻下问;查问;发问;讯问;追问;自问;不懂就问;问字(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);问岁(询问年岁的丰歉);问禁(初入他国,问其政教上的禁令);问遂(问路。遂,水中可涉的径路);问对(问,发问);问知(向有学问的人请教);问俗(查访风俗);问卦(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);问经(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);问龟(占卜);问课(请教课业)3.访问。英文 :visit;引证 :问士以璧。 —— 《荀子·大略》。注:“谓访其国事。”天王使南季来聘。 —— 《春秋·隐公九年》。《谷梁传》解释说:“聘,问也。”4.责问。英文 :ask reprovingly;引证 :昭王南征而不复,寡人是问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例如 :质问;诘问5.问候;慰问。英文 :ask after;引证 :伯牛有病, 子问之。 —— 《论语·雍也》齐王使使者问 赵威后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》周游城中,家家致问。 —— 《三国志·吕蒙传》例如 :问牛(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);问疾(探视病情);问慰(慰问);问省(问侯尊长的起居);问宁(问安);问劳(问候慰劳)6.过问。英文 :take an interest in;引证 :不问之秋。 —— 唐·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今不问农蚕,而但以饱暖相矜耀。 —— 清· 章学诚《文史通义》7.审案,审讯 [罪犯]。英文 :try;引证 :每得降卒,必亲引问委曲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》例如 :审问;拷问;问头(对罪犯的起诉文书);问拟(审问罪犯);问结(审问结案);问断(经过审问判了罪)8.引申为“判决” 。英文 :sentence;例如 :问绞(判绞刑);问发(判发配)9.追究。英文 :look into;引证 :引问委曲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按问其家。 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是不必问。 —— 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不问罪之有无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例如 :问革(问罪罢官);问遣(问罪发配)10.寻访。英文 :look for;引证 :后遂无问津者。 —— 晋· 陶潜《桃花源诗并记》11.通“闻”。告诉。英文 :tell;引证 :或以问孟尝君。 —— 《战国策》12.管;有责任(可能被要求作回答) 。英文 :hold responsibility;例如 :出了事唯你是问;不管不问;过问13.聘问;旧时订婚,男方向女方下聘礼。源于古“纳采”、“问名”的礼节 。英文 :bride-price;例如 :问亲(求亲);问聘(行聘;订亲);问肯(求亲)名词1.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。英文 :visit;引证 :凡诸侯之邦交,岁相问也,殷相聘也,世相朝也。 —— 《周礼》2.指书信。英文 :letter;引证 :既而羁寓京师,久无家问。 —— 《晋书·陆机传》例如 :久无家问3.权威性的命令,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。英文 :order;引证 :公问不至。 —— 《左传》4.通“闻”。声誉。英文 :repute;引证 :肆不殄厥愠,亦不陨厥问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緜》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。 —— 《墨子·非命下》因失吾问。 —— 《庄子·庚桑楚》问丧于夫子乎? —— 《礼记·檀弓上》淑问扬乎疆外。 —— 《汉书·匡衡传》。颜师古云:问,名也。介词◎表示方向、对象,相当于“向” 。英文 :to;例如 :问你买酒。 [更多解释]

读音(未找到), 未找到部,共未找到画

疾 [ 未找到 ] [更多解释]

含蓼问疾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