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óménzhīwài

御敌于国门之外

繁体 禦敵於國門之外

感情 中性

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御:抵挡;国门:京都城门,边界线。
将敌人阻挡在境外。

出处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》:“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。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
御敌于国门之外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未找到), 未找到部,共未找到画

御 [ 未找到 ] [更多解释]

读音(未找到), 未找到部,共未找到画

敌 [ 未找到 ] [更多解释]

读音(yú), 一部,共3画

于 [ yú ] ①介词(➊在,如“生~北京”;➋到,如“荣誉归~老师”;➌对,如“勤~学习”;➍向,如“出~自愿”;➎给,如“问道~盲”;➏自,从,如“取之~民”;➐表比较,如“重~泰山”;➑表被动,如“限~水平”)。②后缀(➊在形容词后,如“疏~防范”;➋在动词后,如“属~未来)。③姓。动词1.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。本义:超过。2.往;去。英文 :go;引证 :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 —— 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。毛传:“于,往也。”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,逋播臣。 —— 《书·大诰》3.取。英文 :take;引证 :昼尔于茅,宵尔索陶。 —— 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4.如;好像。英文 :look;引证 :《易》曰:“介于石,不终日,贞吉。”介如石焉,宁用终日,断可识矣。 —— 《易·系辞下》例如 :于何(如何)介词1.引进动作、行为的时间、处所,意义相当于“在”、“到”或“在…方面(上、中)”。英文 :in, at, etc.;引证 :捐金于野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成于机杼。射于家圃。 —— 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葫芦置于地。力足以至焉,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悔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于时冰皮始解,波色乍明。 —— 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越长城之限,至于泰安。(于:介词,到。) —— 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例如 :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;于以(在何处);于兹(在此);于时(在此)2.引进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相当于“向”、“对”、“对于”。英文 :for, etc.;引证 :告之于帝。 —— 《列子·汤问》何有于我。 —— 《论语》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。 —— 唐· 韩愈《师说》言于李愬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语于富者。 —— 清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例如 :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3.表示动作、行为的所从,意义相当于“从”或“自”、“由” 。英文 :from;例如 :青出于蓝而胜于蓝;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4.在被动句中,引进动作、行为的主动者,相当于“被”。英文 :by;引证 :不拘于时。 —— 唐· 韩愈《师说》苦于多疾。 —— 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伤于缚者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择于自然。 —— 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例如 :我限于水平,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5.引进比较对象,意思相当于“比”。英文 :than;引证 :甚于妇人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赵策》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 —— 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同于真。 —— 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同于幻。近于自然。 —— 蔡元培《图画》例如 :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6.表示把动作、行为加给对方,相当于“给” 。英文 :to, etc.;例如 :荣誉归于教练7.表示相对的位置 。英文 :in;例如 :垂直于肋板的脊柱8.姓。1.词缀。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,不必译出。引证 :以至于寸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越于诸侯。 —— 《国语·晋语》2.又。引证 :以免于难。可以免于难。3.“於”4.另见 yū。 [更多解释]

读音(guó), 囗部,共8画

国 [ guó ] ①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政体(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)例如~家。~土。~体( ➊ 国家的性质; ➋ 国家的体面)。~号。~度(指国家)。~策。~情。~法。~力。~防。~威。~宝(➊ 国家的宝物;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)。~格。~魂。~是(国家大计,如“共商~是”)。②特指中国的。例如~产。~货。~粹。~乐(yuè ㄩㄝˋ)。~药。③姓。名词1.会意。从“囗”( wéi ),表示疆域。从或(即“国”)。“或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:邦国。2.周代,天子统治的是“天下”,略等于现在说的“全国”。英文 :state;引证 :国,邦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以佐王治邦国。 —— 《周礼·太宰》。注:“大曰邦,小曰国。”方千里曰国畿,诅祝以叙国之信用,以资邦国之剂信。 —— 《周礼·大司马》。注:“国谓王之国;邦国,谓诸侯国也。”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 —— 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丘也闻有国有邦者。 —— 《论语·微子》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 —— 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秦人开关延敌,九国之师,逡巡而不敢进。 —— 汉· 贾谊《新书·过秦论上》例如 :齐国;晋国;郑国3.国都,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。又称国城,国邑。英文 :capital;引证 :国中九经九纬。 —— 《考工记·匠人》。注:“城内也。”三曰国禁。 —— 《周礼·士师》。注:“城中也。”在国曰市井之臣。 —— 《孟子》。注:“谓都邑也。”土国地漕。 —— 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先王之制,大都不过参国之一,中五之一,小九之一。 —— 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武夫力而拘诸原,妇人暂而免诸国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愿君顾先王之宗庙,姑反国统万人乎!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》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馋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 ——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例如 :国中(王城之内;国内);国人(国都中的人);国迁(国都迁徙);国阴(都城北郊);国郊(国都周围地名);国禁(古代国都中的禁令);国邑(城邑);国刑(城中施行的刑罚)4.国家。英文 :country; state; nation;引证 :聊以行国。 —— 《诗·魏风·园有桃》国无有残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民劳》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 —— 宋· 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 —— 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。 —— 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》例如 :国纪(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);国帑(国库中的钱币);国禄(国家的俸禄);国课(国税;国家税收);国器(可主持国政的人才)5.古代王、侯的封地。英文 :feud;引证 :汉王之国,良送至 褒中。 —— 《史记·留侯之家》孟尝君就国于 薛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》例如 :国租(封地的田赋)6.帝王 。英文 :emperor's;例如 :国孝(为皇帝、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);国丈(帝王的岳父);国太(帝王之母的俗称);国姻(帝王的姻亲)7.部落。英文 :tribe;引证 :[韩]凡七十八国。 伯济是其一国焉。大者万余户,小者数千家,各在山海间。 —— 《后汉书》8.地方。英文 :place;引证 :荆州北据 汉沔,利尽南海,东连 吴会,西通 巴蜀,此用武之国。 —— 晋· 陈寿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逝将去女,适彼乐国。 —— 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9.家乡。英文 :hometown;引证 :[侃]欲逊位归国,佐吏等苦留之。 —— 《晋书》10.姓。 [更多解释]

读音(mén), 门部,共3画

门 [ mén ] ①建筑物的出入口,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。例如~儿。~口。开~见山。②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。例如电~。③途径,诀窍。例如~径。~道儿。④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现亦指一般的家庭。例如~第。~风。~婿。长( zhǎng )~长子。⑤事物的分类。例如分~别类。⑥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。例如教~。~徒。⑦量词。例如一~大炮。⑧姓。名词1.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门形。“门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双扇门,门。2.同本义 door。房屋垣墙等建筑物,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。古代门与户有别,一扇曰户,两扇曰门;又在堂室曰户,在区域曰门。引证 :門,闻也。从二户相对,象形。按,一扇曰户,两扇曰门。又,在堂室曰户,在宅区域曰门。五祀,门以闭藏自固也。 —— 《白虎通》门常闭。 —— 《墨子·号令》门虽设而常关。 —— 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例如 :门阑(门帘;门框);门钉(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);门楔(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);门吊儿(门上的搭钩);门坎(门槛)3.房屋、围墙、车船等的出入口。英文 :exits and entrances; exit;引证 :门,人所出入也。 —— 《玉篇》王城十二门。 —— 《周礼·司门》注出自北门。 —— 《诗·邶风·北门》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。 ——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洞门甚隘。 —— 《徐霞客游记·楚游日记》君竟日不出门。(竟:终) ——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例如 :门籍(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,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);门不停宾(宾来即见,不须等候。言主人能礼贤下士);门状(家有丧事,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,书写于素纸之上,贴在门首,俗称为门状)4.稽查、征税的关卡 。英文 :an outpost of the tax office;例如 :门征(边境关卡征的税,即关税)5.门前,门口。英文 :entrance; doorway;引证 :掌扫门庭。 —— 《周礼·天官》例如 :门墉(门口墙边);门台(门口的台阶);门堂(门侧的堂室。也指家);门戟(门前所列之戟);门塾(闾门两侧的厅堂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)6.水路、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。英文 :port; strategic pass;例如 :玉门、雁门、虎门、江门等。7.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。英文 :switch; valve;引证 :灶门老婢。 —— 欧阳修《与尹师鲁书》例如 :门旗(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,即指阵门);电门;阀门;闸门。8.门径;诀窍。英文 :way to do sth. ; key to a problem; knack;引证 :事君而不二兮,迷不知宠之门。 —— 《楚辞·九章》例如 :窍门(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);这件事有门了。9.家;家族。英文 :family; pedigree;引证 :汝勿妄语,灭吾门也。 —— 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至蔺相如门。 ——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还兄门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可怜光采生门户。 ——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例如 :门闾(指家门);门中(指家族中;称族中已亡者);门功(祖先世代的功劳);门地(家世地位。即门第);门庇(先人的庇荫);门法(家法)10.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。英文 :school;引证 :孔门之徒。 —— 《论衡·问孔》例如 :佛门;教门;门徒。11.类别 。英文 :catalogy;例如 :分门别类。12.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。英文 :phylum;例如 :节肢动物门;脊索动物门。13.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。英文 :master; lord;例如 :门僧(门下僧人);门下人(门客);门生故吏(学生和老部下);门人(弟子,门生)14.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。英文 :factin;例如 :清门;洪门;会道门。动词1.守门。英文 :be on duty at the door or gate;引证 :宋师败绩,公伤股, 门官歼焉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例如 :门敬(送给看门人的财物);门皂(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);门公(守门的老头);宅门(深宅大院的大门);门正(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);门吏(守门的小官员)2.攻门。英文 :attack door;引证 :偪阳人启门,诸侯之士门焉。 —— 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量词1.用于炮。例如 :一门炮。2.用于功课、技术等。例如 :三门功课;两门技术。 [更多解释]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
之 [ zhī ] ①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例如赤子~心。②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例如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③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④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例如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⑤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⑥虚用,无所指。例如久而久~。⑦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动词1.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。2.同本义。英文 :grow;引证 :之,出也。象艸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如语焉而未之然。 —— 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:“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3.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。英文 :go to; leave;引证 :之,适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自伯之东。 —— 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之沛公军。 ——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之虚所卖之。(“虚”同“墟”)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佯狂不知所之者。 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吾欲之南海,何如? —— 清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例如 :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到);之官(上任;前往任所);之国(前往封地);之适(前往)代词1.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。英文 :this; that;引证 :宣王说之。(之:指南郭处士来吹竽。) —— 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虎因喜,计之曰。(之:这,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。)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当分明记之。(之:指共读情景。) —— 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(之:代词,指天下事。) —— 清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例如 :较之中学时代;因之,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。2.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。英文 :he; her; it; they; them;引证 :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,遇之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3.又。引证 :蹇叔哭之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。(“之”是指示代词,指代“巫医乐师百工”。) —— 唐· 韩愈《师说》例如 :取而代之;战而胜之;为之感叹;使之顺利发展;与之见面。4.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。英文 :its; his; other;引证 :纣王令推上法场,斩之老母。 —— 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助词1.的。英文 :of;2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。引证 :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。 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开火者,军中发枪之号也。例如 :钟鼓之声;一家之长;原因之一;夫子之文章。3.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引证 :吾见师之出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4.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。引证 :口之于味,有同耆也。 —— 《孟子》形容词◎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,“之”字形 。英文 :zigzag;例如 :之江(江流曲折如“之”字者);之字路(曲折如“之”字形的路)◎同“只”。 [更多解释]

读音(wài), 夕部,共5画

外 [ wài ] ①与“内”、“里”相对。例如~边。~因。里应( yìng )~合。~行( háng )。②不是自己这方面的。例如~国。~路(同“外地”)。~族。~省。~星人。③指“外国”例如~域。~宾。~商。④称母亲、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。例如~公。~婆。~甥。⑤称岳父母。例如~父。~姑(岳母)。⑥称丈夫。例如~子(亦指非婚生之子)。⑦关系疏远的。例如~人。⑧对正式的而言,指非正式的。例如~号(绰号)。~史(指正史以外的野史、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)。~传( zhuàn )。⑨传统戏剧角色名。例如~旦。~末。~净。名词1.会意。从夕,从卜。通常在白天占卜,如在夜里占卜,表明边疆(外)有事。又有人说,因为要在外过夜,故要卜问吉凶。本义:外面;外部。2.同本义。与“内”或“里”相对。英文 :outside; outer;引证 :外,远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。 —— 《礼记·曲礼》外骨内骨。 —— 《周礼·考工记·梓人》夜来城外一尺雪。 —— 唐·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竹外桃花三两枝。 —— 宋· 苏轼《惠崇春江晚景》中通外直。 —— 宋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身外即战场。 —— 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例如 :外户(从外面关闭的大门);外祟(指外来的危害);外槨(棺材外的套棺);外好里枒槎(对外人好,对自己人苛刻);外藩(外部屏藩);外廓(外城);外见(显现于外);外求(求之于外);外舍(在外住宿)3.外表;仪表。英文 :appearance;引证 :吉凶见乎外。 —— 《易·系辞》外托服从之名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》例如 :外象包皮(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,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);外表(人的外貌仪表);外秀(外表俊秀);外和(外表和气);外化(外表的变化);外方内圆(谓外表正直,内心圆滑);外视(外观、外表)4.表面。英文 :surface; face; outside appearance;引证 :无非是三等喻品,外像皮毛。 —— 明·佚名《梼杌闲评 —— 明珠缘》例如 :外刑(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);外像(表面现象);外局(表面上);外合里表(表里不一);外见(显现于外);外扬(显现于外);外意(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);外营(外层营垒)5.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。英文 :husband;引证 :夫妇相称曰外内,晋、 魏以前无之。 —— 清· 钱大昕《恒言录》6.外国 。英文 :foreign country;例如 :外为中用。7.外地;异乡。英文 :province; another part of the country;引证 :上年老太太生日,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。 —— 《红楼梦》例如 :外役(在外服役);外奔(逃亡国外,逃离本阵营,投奔他方);外府(外地);外路和尚(从外地来的和尚。即行脚僧)8.外物。亦谓视为外物。身外之物,多指利欲功名之类;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。英文 :external things;例如 :外欲(指外界的诱惑);外情(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);外盖衣服(穿在外面的罩衣);外境(指外界事物);外诱(外界事物的诱惑);外论(外界的议论);外议(外界的舆论)9.指男子。亦指男宠,男色 。英文 :man;例如 :外色(男色);外子(旧时妻称夫为外子);外言(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);外嬖(指宫禁外的宠臣,亦指男宠);外宠(指宠臣;亦指娈童,男色)10.母亲、妻子、姐妹或儿女方面的(指亲属)。英文 :(relatives)of one's mother, sisters or daughters;引证 :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。 —— 明·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例如 :外氏(外祖父母家);外祖(外祖父);外外(外甥);外外姐姐(外甥媳妇);外家(岳父家);外孝(属于母族、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);外大父(外祖父);外王父(外祖父);外王母(外祖母)11.指外廷臣僚。英文 :minister outside court;引证 :一个外郎,叫做丘三。 —— 《初刻拍案惊奇》例如 :外郎(官名。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);外朝(指在外朝参政诸官。后泛指朝臣)12.指地方官。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。英文 :local officcials;引证 :厥初防其淫,明敕内外臣。 —— 白居易《重赋》例如 :外班(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);外吏(外臣。指地方官);外镇(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);外藩(有封地的诸侯王);外补(道员的缺分,原则上由中央任命,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,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)13.指吏役人等 。英文 :servant;例如 :外委总把(清代武官名。地位低于总把);外委(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);外场(打杂跑街的人)14.以外。英文 :beyond; outside;引证 :其外之文。 —— 唐· 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秦以攻取之外。 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付之度外。 —— 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例如 :外作(正业之外的事);外郡(京都以外的州郡);外埠(本地以外的城镇);外境(国境以外的地区)15.以前 。英文 :before; formerly;例如 :外者(从前,以往)16.外来的。英文 :foreign;引证 :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! —— 《红楼梦》例如 :外寇(外来的敌兵);外祟(外来的鬼怪、祸祟);外忧(外来的忧患);外比(外附,勾结外乱)17.佛教称其他宗教、思想为外,自称为内 。英文 :other;例如 :外道(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)18.传统戏曲脚色行当。英文 :wai;引证 :外扮监斩官上。 —— 元·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动词1.疏远。关系、感情上保持距离。英文 :drift apart;引证 :内小人而外君子。 —— 《易·否》例如 :勿外(不要见外);外我(视我为外人;疏远我);外道(作客时,显得很疏远)2.背离。英文 :deviate;引证 :骤令不行,民心乃外。 —— 《管子·版法》3.排斥。英文 :repel;引证 :坚、白、石不相外,藏三可乎? —— 《公孙龙子》4.抛弃。英文 :abandon;引证 :有所通,则贪污之利外矣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》形容词1.另外;其他;别的。英文 :in addition; besides; other;引证 :令居外宅。 —— 《史记·衡山王列传》例如 :外教(外央。外行);外来钱(外快。额外的财利);外转(外输;外快);外慕(犹言他求;别有喜好);外第(别宅);外累(谓身外事物的烦扰、拖累)2.异;不一 。英文 :different;例如 :外意(二心;异志);外道(见外;客气)3.非正式的,非正规的,不正当的。英文 :unofficial; irregular; unjust;引证 :齐悼惠王肥,其母,高祖微时外妇也。 —— 《汉书·齐悼惠王传》例如 :外四路(指远亲);外务(份外的事;外遇);外宅(外妇;外室。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);外名(外号);外妇(外妻;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);外道(歪门邪道,搞不正当的活动)◎同“”。 [更多解释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