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úzhīyǒudào

求之有道

求之有道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指谋求财物应采取正当的途径,不能不择手段。

出处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,是求无益于得也,求在外者也。

例子淮南子·缪称训》:太公何力,比干何罪,循性而行指,或害或利。~,得之在命。

求之有道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qiú), 一部,共7画

求 [ qiú ] ①设法得到。例如~生。~成。~知。~索。~证(寻求证据,求得证实)。~实(讲求实际)。~同存异。~全责备。~贤若渴。实事~是。②恳请,乞助。例如~人。~告。~乞。~医。~教。~助。③需要。例如需~。供过于~。名词1.《说文》以“求”为“裘”之古文。省衣,象形。金文与战国古文作“求”。本是“裘衣”的“裘”。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,所以甲骨文在“衣”字外加毛。表示裘衣。本义:皮衣。2.“裘”的古字。皮衣。英文 :fur coat;引证 :乐正求。 —— 《汉书》3.姓。动词1.请求;干请;乞助。英文 :ask; beg; request;引证 :求,乞也。 —— 《增韵》因留怀王以求割地。 —— 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求救于齐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赵策》有求于我也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》求其能千里也。求救于孙将军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》例如 :求浼(请求;央求);求神福(祈求神灵保佑;祝福);求张良,拜韩信(到处求人;求托有用的人);求化(乞求人施舍财物)2.追求,谋求;寻求;寻找。英文 :strive for; seek;引证 :求,索也。 —— 《玉篇》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。 —— 《孟子·告子上》入水求之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求剑若此。求人可使报秦者。 ——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列传》不求闻达。 ——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求利以污其行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求钱之民。 —— 清· 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以求钱也。以求重价。求太监后。 —— 明· 崔铣《洹词·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例如 :求代(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“替死鬼”,以求投胎托生);力求(极力追求;尽力谋求);求友(寻求朋友);求正(寻求正道);求合(寻求志同道合者);求采(搜求选取);求觅(寻找);求访(寻觅探访)3.索取。英文 :ask for; demand;引证 :我之求也,此何罪?请杀我乎! —— 《左传·桓公十六年》以城求璧。 ——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列传》空言求璧。就吾求寒衣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忽啼求之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伤仲永》4.探索。英文 :explore;引证 :不得于言,勿求于心;不得于心,勿求于气。 —— 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求思之深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求古仁人之心。 —— 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5.责备,责求。英文 :blame;引证 :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 —— 《论语·卫灵公》6.选择 。英文 :select;例如 :求牛(择牛以供祭祀);求偶(择求配偶)7.招来。英文 :solicit;引证 :求善良。 —— 《礼记·学记》8.贪求;贪婪。英文 :greedy for;引证 :不忮不求。 —— 《诗·邶风·雄雉》9.通“逑”。聚合。英文 :gather;引证 :彼交匪敖,万福来求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桑扈》10.通“赇”。贿赂。英文 :bribe;引证 :阜其财求。 —— 《国语·周语上》 [更多解释]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
之 [ zhī ] ①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例如赤子~心。②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例如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③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④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例如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⑤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⑥虚用,无所指。例如久而久~。⑦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动词1.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。2.同本义。英文 :grow;引证 :之,出也。象艸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如语焉而未之然。 —— 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:“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3.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。英文 :go to; leave;引证 :之,适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自伯之东。 —— 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之沛公军。 ——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之虚所卖之。(“虚”同“墟”)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佯狂不知所之者。 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吾欲之南海,何如? —— 清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例如 :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到);之官(上任;前往任所);之国(前往封地);之适(前往)代词1.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。英文 :this; that;引证 :宣王说之。(之:指南郭处士来吹竽。) —— 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虎因喜,计之曰。(之:这,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。)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当分明记之。(之:指共读情景。) —— 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(之:代词,指天下事。) —— 清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例如 :较之中学时代;因之,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。2.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。英文 :he; her; it; they; them;引证 :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,遇之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3.又。引证 :蹇叔哭之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。(“之”是指示代词,指代“巫医乐师百工”。) —— 唐· 韩愈《师说》例如 :取而代之;战而胜之;为之感叹;使之顺利发展;与之见面。4.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。英文 :its; his; other;引证 :纣王令推上法场,斩之老母。 —— 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助词1.的。英文 :of;2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。引证 :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。 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开火者,军中发枪之号也。例如 :钟鼓之声;一家之长;原因之一;夫子之文章。3.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引证 :吾见师之出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4.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。引证 :口之于味,有同耆也。 —— 《孟子》形容词◎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,“之”字形 。英文 :zigzag;例如 :之江(江流曲折如“之”字者);之字路(曲折如“之”字形的路)◎同“只”。 [更多解释]

读音(yǒu,yòu), 月部,共6画

有 [ yǒu,yòu ] ①存在。例如~关。~方(得法)。~案可稽。~备无患。~目共睹。②表示所属。例如他~一本书。③表示发生、出现。例如~病。情况~变化。④表示估量或比较。例如水~一丈多深。⑤表示大、多。例如~学问。⑥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。例如~劳。~请。⑦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。例如~一天。⑧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。例如~夏。~宋一代。动词1.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义:具有,与“无”相对。2.同本义。英文 :have; possess;引证 :有,不宜有也。春秋传曰:“日月有食之。” —— 《说文》。按,掩日者月也。故许云月有食之,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。一有一亡曰有。 —— 《谷梁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大有众也。 —— 《易·杂卦》有备无患。 —— 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天若有情天亦老。 —— 李贺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例如 :有来有去(有板有眼);有命无运(谓命好,运气却不好);有酒胆无饭力(表面刚强,骨子里懦弱);有竡划没是处(虽有安排,但无法实现。喻指无处下手之意);有尺水行尺船(指量力而行);有天无日头(天色已晚);有腿没裤子(形容很穷);有气的死人(比喻人无本事,不起什么作用);有门楹人家(有声望、有地位的人家;官宦之家)有些头脸(有面子);有怀莫逐(有厚望不能实现);有心计儿(有主意;有心眼);有眼色(有眼力;有眼光);有针线(有主意;有心眼);有字号(有名气的店铺);有出息(有才能;会办事);有口舌(有口才;能言善辩);有生之年(指人活着的岁月);有缘千里来相会(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,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)3.存在。英文 :there be;引证 :东有启明,西有长庚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》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 —— 《老子》例如 :有想头(有利可图);有讲究(有问题);有肚皮(有默契;有深交);有虞(有误);有等(有些);有偏(心地不公正);有味(有利益;有油水);有间(有区别;不同);有分(有机会;有希望);有服(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);有事(隐指有暧昧关系);有首尾(有不正当关系);有神没气(没有生气);有负众望(辜负众人的期望);有差(有区别,不一)4.取得,获得,占有。英文 :get; seize;引证 :若据而有之,此帝王之资也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》例如 :有功(有功劳,有功绩);有根有苗(有根据,有线索);有根有底(有根有据);有福同享,有祸同当(有幸福共同享受,有灾难共同担当);有娠(怀孕);有理走遍天下(只要有道理,任何地方都行得通)5.等候,等待 。英文 :wait;例如 :有程(有期限;有定额);有朝(有朝一日);有期(有一定期限);有时节(有时候);有盼头(有希望;有前途)6.发生,呈现;产生 。英文 :happen;例如 :有忝祖德(有愧于祖宗的德行,辱没了祖宗的声誉);有事为荣(出头办事,炫耀权势或钱财);有罪(有犯法的行为;有过错;表示失敬陪礼之辞)形容词1.用在“人”、“时候”、“地方”前面,表示一部分 。英文 :some;例如 :有人说可以,有人说不可以;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,有地方不适用2.表示不定指 one。跟“某”的作用相近。例如 :有一天他来我家;有人这样说,我可没看见。3.表示过去有一段[时间] 。英文 :means a certain(time)in the past;例如 :有一年,有一次,有一回,有一天1.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,表示客气。例如 :有烦(烦劳。敬辞);“有请”;“有劳”2.相当于“或”。或许。英文 :perhaps;引证 :由是则生,而有不用也(有,或,有的人)。 —— 《孟子·告子上》1.附着在动词、名词、形容词前,相当于词缀,无实际意义。引证 :舜伐有 苗…汤伐有 夏。 —— 《荀子·议兵》2.另见 yòu。◎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1.通“又” [same as “又”]。引证 :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五蠹》序八州而朝同列,百有余年矣。 —— 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亡国之恨顿生,檀板之声无色,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。 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对联、题名并篆文,为字共三十有四。 —— 清· 张潮《虞初新志·魏学·核舟记》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,春秋三十有三。 —— 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2.另见 yǒu。 [更多解释]

读音(未找到), 未找到部,共未找到画

道 [ 未找到 ] [更多解释]

求之有道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