遗珠沧海
- 热度 生僻
繁体: 遺珠滄海
近义词:
遗珠沧海的详细解释
【释义】
【典故】
此处所列为“沧海遗珠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狄仁杰(公元630—700),字怀英,唐代并州太原人,是唐朝著名的宰相。据《新唐书・卷一一五・狄仁杰列传》载,狄仁杰的祖父和父亲均在朝为官,家学渊源深厚,使他从小便受到严格的教育,潜心研究学问。在他小时候,有次门人被人杀害,官吏便到狄家来盘问案情,所有人都争著向官吏辩护自己的清白,只有狄仁杰继续专心读书,没有受到影响。后来狄仁杰以明经举第,出任为汴州参军。但是他上任不久,就被其他官吏诬陷,由黜陟使阎立本审讯。在审讯时,狄仁杰据理直言,陈诉冤情,由于对答如流,让阎立本十分惊讶,临走时称赞道:“孔子曾说观察一个人的过错,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品行。今日我见你的表现,而国家不能重用你,你可以说是遗漏在沧海里的一颗明珠啊!”阎立本就荐举他为并州法曹参军。狄仁杰一生忠于唐室,勤于吏职,政绩颇著,又刚正不阿,敢于直谏,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及人民的拥戴,终能上承贞观,下继开元,为唐朝开展另一个盛世。后来原文中的“沧海遗珠”演变为成语,用来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珍贵事物。 如果单就“遗珠”的典故来看,那在《庄子・天地》里头就已经有一则关于“遗珠”的寓言。传说黄帝到赤水北方游历,在路上遗失了宝珠,便派出足智多谋的知去寻找,结果没有找到;于是又派眼明手快的离朱和吃诟去寻找,还是没有找到;最后黄帝没法子,只好派出平时就糊里糊涂的象罔,结果宝珠却被他找到了。因此黄帝惊讶道:“我派出那么多精明干练的臣子去找宝珠都没有用,怎么会被最糊涂的象罔找到了呢?”故事里的宝珠,其实是代表道家所主张的道,它充塞于天地之间,无法用人的五官或情智来描述、捕捉,如果想要勉强得到,只会离道越来越远。因此庄子藉著糊涂的象罔找到宝珠,比喻唯有离形去智,方能领悟真道。
【书证】
- 01.清・查慎行〈岁寒杂感〉诗一○首之九:“稊米太仓虽见录,遗珠沧海讵胜收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