塗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同都切,音徒──泥也。
《書・禹貢》:塗泥。見土字註。
例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路旅,塗也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參塗夷庭。〔註〕參塗,郭門之三道。潘岳〈藉田賦〉:啓四塗之廣阡。
例又,杜也,杜塞孔穴也。
《書・梓材》:惟其塗墍茨。
《詩・小雅》:如塗塗附。
例又,污也。
《莊子・讓王篇》:夷齊曰:周以塗吾身。不如避之以潔吾行。
例又,厚貌。
《楚辭・九歎》:白露紛以塗塗。謝朓〈酬王晉〉詩:塗塗晚露稀。
例又,《禮・檀弓》:菆塗龍輴以椁。
例又,塗車,明器也。
《禮・檀弓》:塗車芻靈。自古有之。
例又,糊塗,不分曉也。
《宋史・呂端傳》:太宗欲相端,或言端爲人糊塗。帝曰:端小事糊塗,大事不糊塗。
例又,塗乙,攺也。
《隋・百官志》:給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,詔敕有不便者,塗奏還,謂之塗歸。李義山〈韓〉詩:點堯典舜典字,塗改淸廟生民詩。
例又,塗山,國名,在壽春界巢縣東北。
《書・益稷》:娶于塗山。
《連山易》:禹娶塗山氏女,名攸。
《史記・夏本紀》:禹會諸侯塗山,今山前有禹會村。蘇軾〈有禹會村〉詩。俗謂塗山在會稽,渝州,濠州,當塗,九江,及三巴之江州,非。
例又,山名。
《山海經》:天帝山之西南曰臯塗之山。
音又,三塗,太行轘轅崤澠也。馬融〈廣成頌〉:左矕三塗。右槩嵩嶽。矕音盻。
例又,姓。見《統譜》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徒故切,音渡。張衡〈思賦〉:雲師以交集兮,凍雨沛其灑塗;琱輿而樹葩兮,擾應龍以服路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宅加切;《集韻》:直加切,音茶──沮洳也。一曰飾也。
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諧語曰:老柏塗。柳宗元詩:善幻迷冰火,齊諧笑柏塗。東門半屢飯,中散蝨空爬。
音又,叶他魯切,音土。
《史記・筴傳》:周流天下,還復其所。上至蒼天,下薄泥塗。
又三塗,太行轘轅崤澠也。
謹照集韻轘改轘。
《馬融・廣成頌》左矕三塗。右槩嵩嶽。矕音盻。
謹照原文左矕改右矕。右槩改左槩。又盻與矕不同音,照原註音盻改視也。
《柳宗元詩》東門半屢飯,中散蝨空爬。
謹照原文半改牛。
注解
〔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塗〕字拼音是t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涂、土。
〔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ú] ⑴ 泥;泥巴。《漢書•叙傳上》:“振拔洿塗,跨騰風雲。”⑵ 塗抹;粉刷。《書•梓材》:“若作家室,既勤垣墉,惟其塗堲茨。”⑶ 敷;擦。《武威漢代醫簡》:“復撓之二百薄以塗其雍者。”⑷ 污染。《莊子•讓王》:“其並乎周以塗吾身也,不如避之以絜吾行。”⑸ 抹去;塗改。《正字通•土部》:“塗,塗竄。”⑹ 亂寫或亂畫。《增韻•模韻》:“塗,拌也。亂曰塗,長曰抹。”⑺ 堵塞;掩蔽。《莊子•天運》:“塗卻守神,以物為量。”⑻ 道路。也作“途”。《論語•陽貨》:“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遇諸塗。”⑼ 解凍。《詩•小雅•出車》:“今我來思,雨雪載塗。”⑽ 同“嵞”。地名。①浙江省會稽山。《説文•屾部》“嵞,會稽山也” ②江西省九江市南當塗山。《説文•岫部》:“嵞,一曰九江當嵞也。” ③重慶市真武山。《華陽國志•巴志》:“禹娶於塗山……今江州塗山是也。”按:即重慶市東之真武山。⑾ 姓。《廣韻•模韻》:“塗,姓。《風俗通》云:漢諫議大夫塗禪。”㈡ [dù] ⑴ 以金飾物。後作“鍍”。《集韻•莫韻》:“鍍,金飾也,或作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