醊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唐韻》:陟劣切;《集韻》:株劣切;《正韻》:朱劣切,音叕。
《玉篇》:今作餟,祭酹也。亦作。
《廣韻》:醊,連祭也。
《集韻》:酹謂之醊。
《史記・封禪書》:其下四方,地爲祿食。〔註〕《索隱》曰:餟,謂聮續而祭之。
《正義》曰:謂繞壇設諸神祭座,相聮綴也。
例古詩〈祠洛水歌〉:洛濱醊禱,色連三光。
音又,《廣韻》:陟衞切;《集韻》:株衞切;《正韻》:之瑞切,音綴──義同。
注解
〔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酉部。
〔醊〕字拼音是zhu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酉、叕。
〔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uì] ⑴ 祭祀时把酒洒在地上:“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,致奠~以千数。”⑵ 连续祭祀:“八陛,陛五十八~,合四百六十四~。”
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吾酷网整理。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