𣪌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:度侯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:徒侯切,音頭。
《說文》:繇擊也。
音又,《玉篇》、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徒透切;《集韻》:大透切,音豆──義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都外切──與祋同,殳也。古作。
〇〔按〕《說文》訓繇擊,从殳,豆聲,古文祋如此;《玉篇》訓遙擊,古爲投字。繇卽遙也,以義求之,既云繇擊,則與祋義相背,未可合而爲一,當以《玉篇》爲正。
《集韻》欲兩存之,故增都外切,與祋同似附會,存疑可耳。
注解
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殳部。
〔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óu、du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豆、殳。
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óu] ⑴ 同“投”。投掷。《説文•殳部》:“𣪌,繇撃也。古文祋如此。”《玉篇•殳部》:“𣪌,古為投。”㈡ [duì] ⑴ 同“祋”。《集韻•夳韻》:“祋,《説文》:‘殳也。或説城郭市里髙縣羊皮,有不當入而欲入者,暫下以驚牛馬曰祋,故从示殳,《詩》曰:何戈與祋。’一曰祋祤縣名,在馮翊。古作𣪌。”
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吾酷网整理。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