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mǐn ㄇㄧㄣˇ

卷五皿部共5画
说文解字

卷五

皿部

5画

U+76BF

武永切

下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武永切頁碼157頁,第1

皿飯食之用器也。象形。與豆同意。凡皿之屬皆从皿。讀若猛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上象其能容,中象其體,下象其底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美丙反頁碼397頁,第4行,第1

皿飲食之用器也。象形,與豆同。凡皿之屬,皆從皿。讀若猛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武永切古音第十部頁碼843頁,第4許惟賢373頁,第12

皿飯食之用器也。

段注飯汲古閣作飮。誤。《孟子》。牲殺器皿。趙注。皿所以覆器者。此謂皿爲幎之假借。似非孟意。

象形。與豆同意。

段注上象其能容。中象其體。下象其底也。與豆略同而少異。

凡皿之屬皆从皿。讀若猛。

段注按古孟猛皆讀如芒。皿在十部。今音武永切

白话解释

皿:吃饭的用具。字形像盛具的形状。“皿”字与“豆”字造字构思相同。所有与皿相关的字都采用“皿”作边旁。读音像读“猛”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之,像器皿中剖正視的樣子。其形上像器容、中像器項,下像器底。金文在器容的上端分叉,不影響其音、義。篆文作,承於甲、金文之形,多了兩側的提耳,唯提耳和器身脫節,稍失其形。隸書作,器容以一橫表現,頗失其形。楷書作皿,兩側的提耳下垂,和底器相連,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皿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11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409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318頁
4說文校箋第203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195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693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21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76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018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24頁,第20字
11標注說文第201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160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5209頁【補遺】第16768頁
14通訓定聲第3681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416頁【崇文】第1661頁
16說文句讀第619頁
17說文新證第411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167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499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