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的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植酉切頁碼第435頁,第28字續丁孫
綬
韍維也。从糸受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植酉切頁碼第1033頁,第5行,第3字述
韍維也。從糸受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殖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611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36頁,第4字
韍維也。
段注韍古文作市,韠也。韍維,謂所以維韍者。《釋器》曰:璲,瑞也。此謂玉瑞也。又曰:璲,綬也。郭云:卽佩玉之組。所以連繫瑞者。因通謂之璲(今本字誤)。古者韍佩皆系於革帶。佩玉之系謂之璲。俗字爲繸。又謂之綬。韍之系亦謂之綬。《爾雅》渾言之。許析言之。言韍可以該佩也。謂之綬者,韍佩與革帶之閒有聯而受之者。故曰綬。《玉藻》曰: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。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。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。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。士佩瑌玟而縕組綬。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。是其制也。司馬氏《輿服志》曰:五伯迭興。戰兵不息。於是解去韍佩。畱其係璲。以爲章表。故詩曰:㻆㻆佩璲。此之謂也。至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。光明章表。轉相結受。故謂之綬。漢承不改。夫《大東》所言。其時未嘗去玉。綬見《玉藻》、《爾雅》。非至秦漢乃有此名。古之所謂綬者璲也。秦漢之縌也。秦漢之所謂綬者,所以代古之韍佩也。非古之綬也。然則許曰綬,韍維也。又曰組,綬屬也。此古之綬也。又曰縌,綬維也。緺,綬紫靑色也。綸,靑絲綬也。此秦漢之綬也。秦漢改韍佩爲綬。遂改綬爲縌。此名之遷移當正者也。
从糸。受聲。
段注殖酉切。三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韍維也,古無褲子,惟用韍以敝其前後。套褲惟軍中用。韍繫於帶,所謂韍維也。引申為印綬,蓋古人印亦必繫於腰間之帶,故曰掛印。
韍維也。古無褲子,惟用韍以蔽其前後,套褲惟軍中用。韍繫于帶,所謂韍維也,引申為印綬,蓋古人印亦必繫于腰間之帶,故曰掛印。○韍上有綬。
韍維也,古無褲子,惟用韍以敝其前後,套褲惟軍中用,韍繫于帶上,所謂韍維也。引申為印綬,蓋古人印亦繫于腰間之帶,故曰掛印。
白话解释
绶,紧拴护膝的带子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采用“受”作声旁。
綬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861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05頁,第10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2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76頁,第1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16頁,第2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907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206頁,第4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413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750頁,第5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3頁,第16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52頁,第14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555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695頁【補遺】第1791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004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32頁【崇文】第452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881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546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204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06頁,第1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