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的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北末切頁碼第61頁,第35字續丁孫
跋
蹎跋也。从足犮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步捋反頁碼第179頁,第3行,第2字述
蹎跋也。從足犮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北末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31頁,第1字許惟賢第148頁,第12字
蹎也。
段注依《豳風・正義》訂。跋,經傳多叚借沛字爲之。《大雅》、《論語》顚沛皆卽蹎跋也。《毛傳》。顚,仆也。沛,拔也。拔同跋。《豳風・狼跋》亦或作拔。《馬融・論語》注曰:顚沛,僵仆也。按《豳風・狼跋》其胡謂也。則仆矣。引伸爲近人題跋字。題者標其前。跋者系其後也。《邶風傳》。艸行曰跋。別一義。
从足。犮聲。
段注北末切。《廣韵》蒲撥切。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跋(入)䟺(去),一字也。顛沛之沛即上二字之假。
白话解释
跋,蹎簸跋涉。字形采用“足”作边旁,采用“犮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由「足」、「犮」二字構成。從足,示人體行動之義。從犮,聲符,注明音讀,兼表義。犮,從犬而曳其足,示犬行動不便之貌。引申為跋涉長途,顛沛傾倒。隸書承自篆文,右體隸變作「犮」。楷書承自隸書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跋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21頁,第9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78頁,第10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4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85頁,第1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80頁,第19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78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480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171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419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50頁,第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86頁,第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642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753頁【補遺】第16398頁【補編】第14880頁【後編】第1454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729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78頁【崇文】第70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44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96頁,第3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599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28頁,第4字 |